-
法治在中国的孕育和传承
就法治的发展进程而言,立法是基础,施法是关键。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不是立法,不是法律的健全程度,而是施法,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的情况。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在立法方面取得了世人有目共睹的成就。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从法律走向法治,从“有法可依”走向“有法必依”。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有法必依”的观念要建立在人们的心目中,要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发表时间: 2019-11-04
-
法治文化的养成
中国的法文化生长缓慢,难成风尚。法文化是以法律和法学为基础的社会人文范畴,包括语言、行为、情操、观念、精神、道德、传统、风尚、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基调应该是以公平正义和法律至上为核心的法治精神。发表时间: 2019-11-04
-
科学证据不科学
“科学证据”的概念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证据种类,甚至也不是一个含义明确的法律概念,是“那些根据技术或特别知识做出的而且其证明价值依赖于科学方法的言辞或意见证据”。从刑事错案来看,科学证据也可能是不科学的。司法人员在使用科学证据时可能步入一些误区,或者说,对科学证据做出了不恰当的解读。发表时间: 2019-11-04
-
社会转型期中生成腐败的原因
过去三十年,中国处于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转型时期,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贫富差距的拉大,另一方面是私有观念的复苏和道德信仰的崩溃。社会没有建成稳态的法治行为环境,人们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法治行为习惯,再加上各种规章制度尚不健全,于是,手中握有权力的官员在各种诱惑下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腐败犯罪就处于多发状态。究其原因,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仰缺失;二是道德下滑;三是私欲膨胀;四是行为失范。发表时间: 2019-11-04
-
软法不软与硬法不硬
软法(soft law)是指那些不能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譬如政治组织创制的自律规范和社会共同体创制的自治规范,而硬法(hard law)是指那些能够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譬如国家颁布的宪法和刑法。软法不软,这说明法规范的实施不一定非要国家的强制力。硬法不硬,这说明法治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立法是基础,施法是关键。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法律的规定美不美,而是法律的实施硬不硬。发表时间: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