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经济学

有趣的经济学(第72期)|逆境≠成长,顺境也能提升学习效率

蒙格斯报告

时间:2019-07-25

导 言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讲的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经历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在逆境中能够成长,那在顺境中还能够有所收获吗?

美国哈佛大学的Hayley M. Dorfman,Rahul Bhui,Brent L. Hughes和加州大学的Samuel J. Gershman于2019年4月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实证研究论文关于好结果和坏结果的因果推论》(Causal Inference about Good and Bad Outcomes)研究了好结果和坏结果对提升学习的作用。

作者发现:人们从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中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某些情况下,动物和人都更关注坏的事情,从惩罚中比从奖励中学习地更快,但是另一些研究显示出了相反的模式——积极结果会更促进学习。

研究背景

大多数人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往往习惯总结失败中的经验的教训,也就是从消极的因素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而对“成功”——也就是积极的因素往往忽视。实际上,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消极的因素和积极的因素同样能够学有所获。

假设有一组研究人员收到了一封拒稿信,他们对原因的推断将影响其是否修改论文或对意见进行反驳。如果他们认为是因为论文不好而被拒的,则他们会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再提交;如果他们认为被拒是因为一个不公平的审稿人的意见,那他们就不太可能去修改论文。换句话说,他们会将被拒归因于一个隐藏的原因——刻薄的审稿人,而非自己的实力。

乐观主义者倾向于将消极事件进行外归因,悲观主义者倾向于将消极事件进行内归因。而奖励或惩罚的有效性以及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将这些结果归因于自己,决定了我们能从积极或消极的结果中学到多少。

实验1设计

实验场景:开采黄金,每组两座矿山,每组矿山都有70%或30%的概率产生金子。

干扰设置:盗贼偷取并用岩石代替黄金,大亨留下额外的黄金,治安官重新分配黄金。

实验次数:每种条件下进行50次实验,干扰15次,干扰率30%,共进行150次实验。

被试者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矿山中进行选择,在做出决定后,会得到金子(奖励)或石头(惩罚)并对应着真实金额的获得或损失。在收到反馈后,被试者回答他们认为是否进行了干扰,以及他们认为矿山产金子或石头的概率是多少。

实验1结果

被试者更倾向于认为干扰导致了消极结果而非积极结果,被试者在积极结果中的学习率高于在消极结果中的学习率。

条件(良性或劣性)和结果(积极或消极)的效应不显著,积极结果与消极结果的学习率优势是相反的,这取决于任务的因果结构。

与被试者认为没有干扰的实验相比,被者试认为进行干扰的试验的学习率要低。

实验2设计

没有告诉被试者准确的干扰频率,只是告诉他们有时会被干扰,实际的干扰频率仍为30%。其余同实验1。

实验2结果

实验1(a)和实验2(b)对比

同实验1,被试者认为干扰导致的消极结果均多于积极结果,在良性条件下相信干扰会带来积极结果和在劣性条件下相信干扰会带来消极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被试者在积极结果中的学习率高于在消极结果中的学习率。

与那些被试者认为没有偷偷干扰的试验相比,被试者认为进行干扰的试验的学习率要低,差异比实验1更显著。

结论

参与者主观产生抵触看法时,从积极的结果中学到的比从消极的结果中学到的更多。

参与者主观产生认同看法时,从消极的结果中学到的比从积极的结果中学到的更多。

人们普遍倾向于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他人。


评论
推荐阅读

有趣的拍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介绍

首次提出了附加价值模型,为拍卖理论贡献了基础性结论。

蒙格斯报告 2020-10-21

妻子收入越高,丈夫压力越大?

唯有增加夫妻间的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维护女性工作的权利以及家庭和睦的关系。

蒙格斯报告 2020-10-15

女性高管多反而不利于改善其他领域的男女不平等现象

薪酬方面的性别不平等就可能会被忽略。

蒙格斯报告 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