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没有着落处
人心没有着落处
李义奇 2024-11-04
谦谦君子
李义奇
时间:2019-10-28
谦,本义是虚心、不自满。引申为自谦,怀有谦逊、敬畏之心,不傲视他人。儒家恕道,处于第一位的心理准备和精神基础,就是谦。谦是诸行之善,是善之最极。谦,德之柄也。
据说,周公曾经告诫他的儿子伯禽说,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说的就是谦卦。
谦,本义是虚心、不自满。引申为自谦,怀有谦逊、敬畏之心,不傲视他人。儒家恕道,处于第一位的心理准备和精神基础,就是谦。谦是诸行之善,是善之最极。谦,德之柄也。
谦卦排列在大有卦之后,《序卦传》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当事业大有成就时,不可骄傲自满,而应该谦虚谨慎,以求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有韬光养晦之意。《序卦传》又说,有大而能谦,必豫。谦的结果是安乐欢悦的。
谦卦卦象,地(坤)上山(艮)下。大象曰,地中有山,谦。为“内高而外卑”,即外谦卑而实高大之象。没有内在的高大,仅有外在的谦卑,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谦。寓意君子才高而不自许,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内在素养极好,外在形象平凡。
谦,亨。君子有终。
谦者,躬身下物,先人后己。以此待物,所在皆通,故曰亨通。做到自谦,身处尊位则更荣耀。身处卑位也不会遭受侮辱,因为“哪里有谦虚,哪里就有慈悲。”
君子有终。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奉行谦道的君子,为人为事,都会得到别人的真心帮助,一切都会有好的结果。另一种是说奉行谦道须真心实意,小人行谦不能长久,只有君子能够有始有终。
大象曰,君子以裒多益寡。这句话的理解,历来争议较多。唐宋以后,对这句话的理解为“减有余而补不足”,搞平均主义。这种理解有损《易》的精神。裒的含义,首先是“聚”,“敷天之下,裒时之对”(《周颂》),《尔雅·释诂》聚也。“裒多益寡”理解为君子以谦聚物,以谦益寡,多者与少者都可因奉行谦道而有所增益。多者因谦下而更能容物,从而有更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少者因奉行谦道而有可能获得更多帮助。谦,地中有山。谦者首先的条件是有为,只有有为,内在有物,谦才是弥足宝贵的、真正的。谦者还有鼓励别人有所为、带动社会发展的含义。所以,“裒多益寡”的含义,也可以作如下理解:实力强大而又能做到自谦的人,肯定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弱小却能够做到谦逊谨慎的人,则能养精蓄锐、远离祸患,甚至获取帮助。
谦卦六爻爻辞,均言行谦必益的道理,且层层递进。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谦德不符合人的天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修养的。尤其是天资聪慧、能力卓越的人谦虚,是一种自觉自为的德行。君子用谦卑约束自己,没有厚实的修养基础和克己精神,不易做到。能体谦谦,其唯君子。
谦谦君子,无往不吉。以谦谦之态做大事、涉险事,亦可获吉。
六二,鸣谦,贞吉。
(接初六爻,谦谦君子做成大事、克服难关后,声名远扬)
谦虚名声在外,越是如此,越要持中守正,吉祥。
负有盛名而不夸耀自大,内中踏实,平和可靠,令人信赖。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接六二爻,谦谦君子,终日辛劳)
劳者,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必有功劳。
有功劳而不傲慢,不自夸,不自居,苦而不怨,任劳任怨,谦虚谨慎地对待一切。如此忠厚之人,万民信服,有终致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接九三爻,谦谦君子取得万民信服以后,有条件推广发扬谦道)
推广、发挥、发扬谦道,无所不利。
施予恩惠,德泽他人,却不彰显,如此必万事亨通。
内具强力而外表谦虚,以平等姿态待人接物,谨慎小心,这样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顺利如意。
六五,不以富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接六四爻,谦谦君子推行谦道,必要时可以采取武力)
居尊位,行谦道,欲使天下归于谦道,必须要平骄去逆。
谦者征伐骄横不顺者,无所不利。
体现了一种进取精神。也印证了,谦,不是退让。
上六,鸣谦,行用行师,征邑国。
行用,楚简本作“可用”。
君子谦虚名声远播,顺从者必众,背逆者必寡。如此可以起兵征伐距离较近的骄横不顺的小国。
《易传·系辞上》讲,“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谦谦君子,遵循践行谦道,致力于谦逊谨慎,以修养保存自己。修养深厚的人,不会以表现自我为乐趣。因为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刻意表现自己,搞不好就是自取其辱,条件成熟了,具备了,也没有必要去表现了。所以说,谦逊是一种主观自觉的品格,是一种德性。越是谦逊平和的人,越能够相对完整地保存自己的生命存在,越是能够更大程度上的自由自在。从这个意义上,初看有些违背人的自由天性的谦,事实上却成就了人的自由自在。
汉代刘向在《说苑·敬慎》中,提炼了六个修养谦德的途径: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谦,不是消极退让。谦卦宣扬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从六爻辞的含义上讲,个人自我约束、自我修养,成为谦谦君子,是要“用涉大川”,涉难行险,有所作为的。涉大川,有所作为以后,君子谦德声名远远传播。在此情况下,君子仍旧终日乾乾,勤劳不懈,严守谦道,万民信服,终得民心。随后君子推广发挥谦德,德泽他人,无往而不利。若有骄逆不服者,将起兵讨伐,最终期望实现以谦道平天下的志向。
谦谦君子,谦逊有为,正是周公对伯禽的期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