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数据“绕”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于元数据“绕”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朱小黄 2024-10-21
君子、圣人与守法公民
朱小黄
时间:-0001-11-30
人的一生事业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有无成功之道可循?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有无数哲人、大学问家、成功者留下了无数的缄言、金句、座右铭甚至著作,足以启迪后人,近代竟然发展出成功学,更是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奉为圭臬经典,寻求棒喝顿悟之道。尽管这有些像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长生不老的灵药,但人生紧凑,人人都有成功欲望,思索人生事业的基础的确是很必要的。无论何辈,一生总要做点事情,成功与否且不论,做好事情靠什么来成就确实需要悟出真谛。中国的传统以道德人品来评价人生的成功与否的标准。现代社会所推崇的无非守法公民,守法的成功才是有道德依据的成功。
在儒家经典中,成功首先要修养成君子,一部《论语》无非诠释君子之道。例如: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不忧不惧。”
修身养性成为君子是儒者理想。但老庄却推崇圣人。《老子》曰: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 去泰。”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君子和圣人看来都非常人。并不能作为普通人的大道标准。没有在事业上的成功者首先是所谓君子或圣人。修炼成君子或圣人,早已不食人间烟火,与成功无缘。而诈道却图近利而失远谋。故成大事者不取诈道。鬼谷子者,小人也。
而善良常常深藏于每个人的心田深处,恰于闲余之机才能表现出来。记得我小的时候曾经迷路于澧水之野,被一位夕阳下吸烟闲聊的放排的汉子叫住,留宿蓬屋中,施饭供水而得返。多年以后每每回忆及次,仍然心怀感念。我想普通人的善良往往产生于顺畅快意的休闲之际吧。正在操劳之中的汉子哪有闲情关怀一个路边野草上不知向何处去的小孩呢。可见善念是内心的泉水,而善举却是赋闲的????生品。但心怀善念却是一条汉子的天然气质。
中国传统文明的道德观里,君子是上上修养,与平民的生老病死相去甚远,能做成谦谦君子的翏翏无几。圣人则更是高不可攀,智慧修养与道德都立于高处,非凡人能及。小人奸诈,但心机重重,处处设陷,事事遮掩,口是心非,终究身心俱疲也不是常人的生活状态。
但抛开这些道德评价的标准,用现代社会法制观念来评价,所谓君子圣人小人善者都只是人们主观意识形而上的划分,真正衡量人们的行为高尚与粗俗的分水岭,无非守法与违法。只要守法,做什么样的人则是自己选择权利的产物。而违法则会付出人生的成本代价。所以欲求成功,依法而行事是前提。但法律不能对人民提道德的要求,对道德失范进行惩戒则是有失道德的规范。
因违法而败落甚或功败垂成的例子不胜枚举。道理并不深奥。要害是需要具备抵抗利益诱惑的素养与定力。
做君子、圣人要收敛人性,做小人要克服恐惧,做善者要付出心血,而做守法公民则要克制住时刻涌动的欲望。在某种意义上,做修养与行为一致的守法公民比做君子、圣人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