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奇专栏

为什么好人吃亏?

蒙格斯报告

时间:2020-05-03

好人吃亏,是个世界现象,不是中国独有;好人吃亏,是个历史现象,不仅今天才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好人标准。将具体的好人抽象一下,大概就是那些律己甚严、待人以宽的人。当然,好人的律己甚严、待人以宽,是发自内心真诚的。

用对人对己两个维度,宽严两个尺度,可以将人分为四类。有律己严、待人严者;有律己宽、待人宽者;但更多的是律己宽、待人严这类人。当然,也会有一些律己甚严、待人以宽者。只有最后这类人,才能称之为好人。
 
好人吃亏,平心而论,是个社会共识。为什么总是好人吃亏?

1)好人与人相处时,可供选择的策略空间相对较小。因为好人律己严,有些明显有利但有违其心中道德准则的方法和手段,好人不会考虑。但是,别人会考虑的。这样一来,相比之下,好人自然处于下风。

2)好人拘泥于准则,让别人有机可乘。当一个人被贴上好人标签后,“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别人就会顺势占便宜。《孙子兵法》讲“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基本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坚持守规则、讲信义,别人就会利用这一点,轻易让他吃个哑巴亏。

3)待人以宽,使自己处于不利之境地。与别人相处时,如果他人知道即便有不法的行为,或者是侵犯了好人的利益,被好人察觉后也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那么别人就有侵犯好人利益的激励。不付出成本而获利,或者付出的成本远小于可能获得的利益,这种事就会有人积极地去干。好人就是处于不利境地的那一方。

4)好人在信息上处于劣势。好人与人相处时,不肯说假话,所以别人从好人这里可以得到相对真实充分的信息。而别人则有可能说假话,或者故意不说出全部的实情。明显好人总是处于信息劣势。

5)好人在行动时机、策略等方面处于劣势。坏人会利用规则的漏洞和好人遵守规则这些便利,设计圈套诱使好人迈入不利的境地。
 
虽然与人类历史特别是文明史相伴的道德伦理,都鼓励人做好人,但历史上好像总是好人吃亏,而站在好人的对立面的人,占尽优势。经验事实和逻辑上,都是选择不做好人才有可能取得竞争优势。在这方面,道理只有一个,故事从未重复。不同的历史案例,都是指向,好人吃亏。

先来个推论:个人的道德高尚与生活优裕不可并立。那些宣称道德高尚并享受者优裕生活者,要么是其道德不高尚,要么是其生活不优裕。因为生活是否优裕是可以很容易观察到的,所以,一个生活优裕的人宣称的道德高尚,肯定是骗人的。因为如果他是个好人,肯定总是吃亏,过不上优裕的生活。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接着推论,既然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人类会在自相残杀中灭亡吗?当然,人类没有灭亡,而且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原因是,远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已经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是中国、印度还是西方社会,公元前五世纪前后的那些著名经典里,都有对不法行为的定义,以及对不法行为处罚的规则。这些定义和规则,或者体现在伦理规范中,或者体现在法律制度之中,通过对好人对立面的行为限制,定义了社会的底线和做人的底线,使社会运行总体上不致于太过于偏离轨道。

这意味着一个社会的底线屡屡被试图突破的时候,这个社会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社会了。底线是否牢固,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好人的报酬,是道德上的优越感。仅有道德上的优越感,支撑现世生活,还是很困难的。所以,做人有底线,为人不太坏即可。甚至偶尔使点坏,调剂一下生活,也是人生乐趣。

行己有耻,大概就可以了。


评论
推荐阅读

人心没有着落处

人心没有着落处

李义奇 2024-11-04

直,而已矣

直,而已矣

李义奇 2024-11-04

关于人的思考:做个实在人

关于人的思考:做个实在人

李义奇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