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斯早茶

蒙格斯早茶|《蒙格斯文集之李义奇(中)》寒冷、饥饿与战争

李义奇

时间:2020-06-20

苛政猛于虎,是众所周知的小典故。虎能伤人,但虎跡有所不及、不能及之处,故深山之中,有人居住安然。苛政伤人,犹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但是,一物一出,效力远超苛政与猛虎之上,以至天下的人与物皆不能幸免。此物是什么?寒冷气候是也。



古代社会的治乱循环、朝代更替,在历史学家看来,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冲突方面的原因。他们通常从军事实力、治理能力、财政收入和国家稳定性等方面,解释胜利或者失败的原因。事实上,从根本上看,除了治理能力之外,历史学家找到的其他所有的原因,都可以进一步地从农业收成方面找到原由。当一年的农业产出加上过去的储存,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时,人们无法果腹,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生存之道,社会动乱甚至战争,必然要发生。

决定传统农业产出的,是气候条件。而寒冷的气候,相比降雨量,是更硬的约束。因为人工灌溉可以缓解降雨不足,而大幅度的降温,热能输入的缩减,必然造成农业产出的减少,结果就是有人没有饭吃。没有饭吃的人、或者吃不饱饭的人,就会千方百计。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例子是,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即“明清小冰期”),期间,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饥荒,并且造成了民族大迁移。

像中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农耕国家,在气候变化面前,脆弱性更强。中原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宜农区域,中华文明的早熟,与农业经济的繁荣带来的财政经济规模优势相关。这个逻辑或者事实的另一面是,如果气候变化使农业的产量大幅降低,大量的人口不得不应对生存约束时,一个动荡、残酷的社会变革时期,就会来临。寒冷,热能输入不足,粮食产量大幅减少,进而是饥饿,进而是动乱,进而是战争,进而甚至是改朝换代。

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和史料记载,中国近几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大概如下:新石器时期气候似乎特别暖和。约在公元前1500年的商朝期间,气候开始变冷并可能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达到一次极冷,随后西周早期气候开始呈变暖趋势,一直持续至汉朝。

王莽称帝时,气候冷且干燥,到处是饥荒,成千上万的饥民流离失所,十之八九死于饥饿,剩下的人参与了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王莽统治。一个理想主义者皇帝的梦想,最终被冷酷的现实,击打的粉碎。

东汉后期(3世纪)出现了一个寒冷趋势,直至整个南北朝时期,气候都是普遍寒冷的。三国时期,曹操在铜雀台种橘,当时北方天气变冷,据载,橘树只开花不结果。是时,曹操据天下十三个州中的八个,地盘虽大,人口虽多,其实力仍不足以形成对孙刘的压倒性优势,就是因为当时北方气候寒冷,物产萎缩。曹丕于225年到淮河广陵(淮阴)视察士兵演习,由于严寒,淮河突然冻结,演习不得不中止。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次记载淮河冰封。

同期国外,英格兰也有记载,发生于207年、221年和231年的三次严冬现象。这与225年曹丕挥师于结冰的淮河,在时间上是一致的。不同地区在相同时间出现相同的气候现象,说明那时整个北半球普遍经历了一次气候转冷。

当时的气候变化,已经开始改变中国南北格局。东汉一朝,包括长江流域和四川盆地在内的南方一些地区的人口,比西汉该地人口增加了两倍多。许倬云认为,南方人口增长主要是因气候持续寒冷而导致的北方人口南迁。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早在东汉时期就开始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入侵并统治中国北方,五胡十六国,这也是中国北部和周边游牧民族世居地气候急剧恶化,他们需要南下讨生活的结果。

7世纪气候回暖,一直到唐末850年-875年间,有一次寒冷时期。寒冷和干旱,饥饿与生存压力,直接导致了王仙芝和黄巢农民起义,最终以唐朝瓦解而结束。所有的贵族和皇族,在这场浩劫中无一幸免,中国由此彻底地进入了一个平民化社会。

11世纪相对寒冷,并持续至12世纪。1111年的严冬,太湖湖面全部结冰,所有柑橘被冻死,杭州也普降大雪。从1131到1260年,杭州晚春持续降雪。从公元1153年到1155年,苏州运河常常结冰,船夫不得不经常备铁锤破冰开路。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有,金立辽亡,方腊起义,金灭北宋等。

1153年到1193年有一短暂的转暖,但总的来说气候是趋向于寒冷的(持续至18世纪早期)。18世纪有很多温暖的年份,乾隆皇帝统治期间(1736-1796年),从北美引入了玉米,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农业产量大增,中国人口翻了两番,从1亿增加到4亿。

1806年至1912年是一个长达106年的寒冷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清朝灭亡,民国初立。

寒冷期常与战争相伴。元末农民起义,发生在1334年至1359年寒冷期。明末农民起义,发生在1583年至1717年寒冷期。清代太平天国起义,也是发生在寒冷期(1806年至1912年)。战争,就是一种在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条件下,人类的生存选择,大自然的生态调适。

有人统计,从公元850年唐朝末期,到清朝灭亡的一千多年之中,所有的7次全国范围的大动乱,都发生在寒冷期。所有的24次王朝兴亡事件中,只有元明更替和西夏王朝建立发生在暖期,但元朝与明朝的更替,也是寒冷期元末农民起义延续的结果,仅仅发生在冷期结束之后的第8年。统计资料表明,气温变化,特别是寒冷时期,与战争数量、战争频率、社会大动乱和朝代更替,高度吻合。

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寒冷气候变化,是政局动乱、战争、外族入侵诸多社会现象的根本诱因。如果下一个简洁的结论,历史上很多问题,特别是动乱时期的问题,根本没有历史学家所言那么复杂。只是气候变冷了,物产锐减,民众日子不好过,或者过不去了,由饥饿带来动乱,带来战争。然后,一个朝代结束了,另一个朝代开始了。结束的朝代是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扼杀了王朝的生计,开始的朝代是温暖适宜的气候孕育着新王朝的勃勃生机。

如果简单地将改朝换代理解为气候决定论,恐怕也是失之于简单甚至是武断了,不能令人信服。但如果无视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寒冷气候变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恐怕也是说不过去的。毕竟逻辑和经验事实,都指向,恶劣的气候与战争和政局不稳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有时,人们心理上的气候变化,也会与物理上气候变化,产生相同的效果。当人们普遍预期政治和经济形势转入寒冷期时,这种预期,也会带来产出减少和社会矛盾激增。这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

重复一个朴素的真理。让民众有饭吃、过上好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早安物语: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门捷列夫





微信图片_20200605134124.jpg


《蒙格斯文集之李义奇(中)》这本书主要收录了李义奇先生在金融、历史、社会原理、改革开放四十年、读书笔记、随笔杂谈等领域系列文章,其知识的渊博,分析的鞭辟入里,令人赞叹,其理性、尖锐和功力在本书中淋漓展现。


本期早茶为您精选《蒙格斯文集之李义奇(中)》里《寒冷、饥饿与战争》的内容。





《蒙格斯文集之李义奇(中)》在APP首页底部【商城推荐】即可购买。



评论
推荐阅读

蒙格斯早茶(2月1日)|1月PMI重回景气区间

每日资讯速递

蒙格斯智库 2023-02-01

蒙格斯早茶(12月19日)|我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超过4万亿元

每日资讯速递

蒙格斯智库 2022-12-19

蒙格斯早茶(11月29日)|证监会调整优化涉房企业5项股权融资措施

每日资讯速递

蒙格斯智库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