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购物商城 > 商品详情
加入购物车成功
加入购物车失败

供需视角下的债市利率分析框架

供需视角下的债市利率分析框架

货号
市场价
11000.00
销售价
11000.00

商品简介

供需视角下的债市利率分析框架

商品目录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宏观层面:从实体经济中认识融资需求

(一)拆分实体经济活动

(二)宏观经济量化指标体系

(三)宏观层面的预判

第二章 中观层面:从央行-银行体系中认识货币供给

(一)政策框架简述

(二)流动性简述

(三)债市重大流动性事件回顾

(四)中观层面的量化指标与预判

第三章 微观层面:认识债券市场的构成

(一)债券的发行

(二)债券的持有

(三)债券的相对价值分析

结论



图表目录

图表 1 债市投资盈利模式

图表 2 从收益率曲线看债市投资回报

图表 3 供需视角下债市利率的分析框架

图表 4 工业增加值高频指标

图表 5 供给侧改革下螺纹钢的产量与价格

图表 6 从PMI与PPI看供给侧改革

图表 7 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图表 8 销售数据是房地产投资的先行指标

图表 9 从库存变化看房产投资

图表 10 从房价看房产投资

图表 11 基建投资与房产投资负相关

图表 12 三大基建行业走势一致

图表 13 公共财政支出对基建的支持力度下滑

图表 14 制造业投资重要影响因素

图表 15 消费增速放缓

图表 16 居民信心指数尚未恢复

图表 17 贸易对GDP的拉动较小

图表 18 出口的重要指标

图表 19 蒙格斯经济增长领先指数:PMI

图表 20 蒙格斯高频增长指数:GDP

图表 21 蒙格斯通胀指数

图表 22 蒙格斯CPI

图表 23 蒙格斯CPI食品项

图表 24 蒙格斯CPI非食品项

图表 25 国债利率与通胀

图表 26 主要国家M2增速放缓回落

图表 27国债利率与美元指数

图表 28  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图表 29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指标

图表 30外汇占款

图表 31 疫情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

图表 32  财政存款具有季节性

图表 3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图表 34  M0具有春节效应

图表 35 货币市场的期限利差

图表 36 资金分层:流动性溢价

图表 37 社融同比

图表 38 票据利率

图表 39 社融-PPI同比增速

图表 40 M1-M2剪刀差

图表 41 社融-M2同比增速

图表 42 国债利率与R系利率

图表 43 蒙格斯广义流动性指标

图表 44 债市品种构成

图表 45 债券市场的供需关系

图表 46  2021年债券发行节奏缓慢

图表 48 投资者结构

图表 49收益率曲线形态

图表 50 国债长短端利率走势分化

图表 51 AA级企业债利差

图表 52 产业债利差

图表 53 城投债利差

商品试读

1. 随着债券融资规模的扩大、债券品种的创新、债券投资工具的研发,中国固定收益市场蓬勃发展,债券交易的业务机会众多。市场的复杂性也会不断冲击债券市场的传统运行机制。但,利率的本质是价格的价格,利率的形成是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而货币的需求来自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货币的供给决定于央行政策和银行间运行机制。因此,本文旨在从最本质的供需逻辑出发,简化债券市场的运行机制,提炼债市核心驱动力,重申传统分析框架的重要意义,进行从理论到投资、从历史数据看当下与未来的一次尝试。

2. 中国债市一直以来有着“长期利率与名义经济增长率不相适应”的未解之谜。本文从供需视角出发,理解债市的驱动力,对于产出/通胀与利率的背离,尝试给出一个从逻辑层面和数据层面较为合理的解释。产出和通胀并非利率的决定因素,而是影响利率的表因,融资需求才是利率的核心需求驱动力。当表因无法很好的代表需求时,两者就会发生背离。具体来看,中国的融资需求长期以投资为单因素驱动力,而房产+城投的投资周期驱动利率的周期性波动,这是产出的影响逻辑;CPI代表整体经济的通胀,PPI代表生产活动的通胀且受流动性干扰,来自供给端或整体经济的通胀会阶段性的带来利率变化,这是通胀的影响逻辑。

3. 为了解决CPI/PPI代表的通胀水平未能很好的反映到利率这一问题,本文构建蒙格斯特色通胀指数,来描绘实体经济的通胀水平,进行了从通胀看利率的一次尝试。具体的,我们认为GDP平减指数才是真实反映实体经济通胀水平的核心指标,而从历史数据中反映,GDP平减指数与国债10Y到期收益率之间也有相似趋势(2013-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期有所背离)。考虑到GDP平减指数作为一个季度指标,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我们用科学的量化方法,将GDP平减指数高频化,提供了一个以GDP平减指数为基准的日频蒙格斯特色通胀指数,对实体经济价格水平进行高频观测。此外,我们分别针对经济增长与实体经济流动性构建指标,最终形成了蒙格斯宏观先行指数体系,用以刻画实体经济活动中增长、通胀、流动性三个重要特征。

4. 央行通过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传导流动性的路径,从货币供给的角度影响着债市利率。本文梳理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发展脉络、宏观审慎政策的形成历史、银行间流动性和实体经济流动性的分析框架,以此展示这一路径的传导机制。货币调控与信用调控工具的分离,使得流动性的传导更为通畅;宏观审慎政策从风险监管层面影响着整个融资氛围;结构化的调控工具,使得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这些政策层面的演化过程,标示着供给视角下的利率分析,不能再简单的从总量出发,而应该更关注结构化的趋势。

5. 本文对债券市场微观构成提供了一个简要说明。债券品种的多样化、发行人的类型、投资者的特点,都是微观视角下实际投资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最后,从相对价值的角度,分析了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两个概念,利用供需逻辑下得出的宏观、中观判断,给出了投资策略的建议,以此展示从理论到实操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