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

【开源地产|公司深度】中国海外发展:重回规模成长快车道,开发与商业齐头并进

小齐论地产

时间:2021-01-15

投资要点

龙头标杆房企,投拓与销售再次提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四十年峥嵘岁月,作为老牌龙头房企,中国海外发展背靠国资平台,战略调整后 销售再次提速;公司拿地模式走向多元化,持续聚焦高线城市主流地段,规模与 利润率兼顾。公司经营稳健、严守财务纪律,盈利能力领先,融资优势明显。未 来持有商业投资力度加大,提供稳定现金流收入。预计 2020-2022 年公司归母净 利润 447、508、57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7.4%、13.5%、13.4%;EPS 分别为 4.08、4.63、5.25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4、3.0、2.7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 入”评级。
重回高增速,多元化拿地,规模与盈利能力兼顾
(1)销售、拿地力度均明显加大,2017年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后,连续2年销售额增速维持25%以上,2017-2019年三年间金额口径的拿地力度均值61%,高出2014-2016年31个百分点。(2)坚持高线城市、主流地段投资策略,公司在一线城市及港澳、二线城市土储占比分别为14.9%、55.9%。(3)拿地方式多元化,央企背景赋予资源优势,央企背景及优秀的城市运营能力利于公司开展多元化拿地,具备获取大规模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的优势。
商业地产持续发力,构筑城市运营核心能力
2019年商业物业总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22%。作为“明天的业务”,公司持续每年投入8%的资源预算,进一步加快商业物业发展,持续增加经营收入,预计2020、2023年分别实现商业物业收入50、100亿港币。
严守财务纪律,盈利能力优异,融资成本低
(1)毛利率、净利率、归母净利润均处于绝对领先水平,2019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16亿元;毛利率、净利率高达34%、26%。(2)财务稳健,2020年上半年平均融资成本仅4.01%,处于行业最低水平;净负债率33%,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53.8%,现金短债比3.3倍,均满足三条红线监管要求。
风险提示:行业销售波动;政策调整导致经营风险;融资环境变动。

正   文

1、 老牌龙头房企,四十年峥嵘岁月,继往开来

1.1、 从香港起家,走向全国

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外发展”、“中海外”)隶属于中国建筑集团旗下的中国海外集团,是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老牌龙头房企之一。公司于 1979年在香港成立,1992 年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物业发展、商业物业以及物流产业、康养产业等地产相关业务,业务覆盖国内绝大部分核心一二线城市。公司销售规模增长可观。2020 年,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 3607.23 亿元,同比增长12.5%。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659.png


总体来看,公司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91 年):公司 1979 年成立于香港,最初公司主要承接海外工程为主,1984 年公司开始在香港开展房地产业务,1986 年公司首个香港地产项目——海宝花园发售成功。

(2)第二阶段(1992-2007 年):1992 年公司成功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在深圳和香港两个城市从事地产开发业务,后进入了上海、广州和北京,完成了对所有一线城市的布局。1998 年公司顺应内地市场住宅商品化改革的大趋势,逐步开始将地产业务重心向内地转移,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

(3)第三阶段(2008-2016 年):公司于 2010 年收购了联交所上市的蚬壳电器工业,并将其改名为中国海外宏洋(定位为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开发业务平台)。2012年公司销售额突破 1000 亿港币。2015 年公司完成对中建地产的整合,并将物业板块中海物业分拆上市。2016 年公司销售额突破 2000 亿港币,同时收购了中信地产资产包,引入中信集团成为公司股东。

(4)第四阶段(2017 年至今):2017 年颜建国回归中海外并出任董事局主席,开始对公司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加大对规模增长的要求,并于 2018、2020 年两次推出期权激励计划。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703.png


1.2、 国资背景,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背靠国资平台,第一大股东为中国海外发展集团,持股比例为 55.99%,其中包括直接持股 51.23%以及通过银乐发展间接持股 4.76%。2016 年公司收购中信地产资产包,引入中信集团,目前中信集团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 10%股权。国资背景赋予了公司深厚的资源禀赋,此外中国海外集团下辖中国建筑国际、中海物业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可以为给予公司业务上的协同和支持。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706.png


公司董事会由 9 名成员组成,包括 4 位执行董事、2 位非执行董事和 3 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管理团队大多为中海系出身并具有 10 年以上地产相关行业经验,其中董事会主席颜建国更是具有 30 年的地产从业经验。2017 年颜建国从龙湖集团回归中海外并出任董事会主席,对公司实行了一些列改革措施,加大了对规模增长的要求,拿地力度明显加大。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709.png


公司充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行激励,分别于 2018 年 6 月和 2020 年 11 月先后两次授出股票期权。2018 年授出的股票期权合计约 1.07 亿份,认购价 25.85 港元/股,覆盖 404 名高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020 年授出的股票期权合计约 2.86 亿份,认购价 18.724 港元/股,覆盖 1131 名高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3、 地产开发为核心,打造三大产业群

公司始终坚持成为卓越的国际化不动产开发运营商的愿景,围绕住宅开发、城市运营、创意设计与现代服务三大产业群拓展业务。公司坚持今天、明天、后天三个层级的战略业务结构,合理有序配置资源,住宅开发、商业资产管理及养老、教育、物流等新产业分别作为公司今天的主业、面向明天的成长型业务、为后天培育增长点的新业务,分别配置并持续每年投入 90%、8%、2%的资源。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713.png


2020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886.3 亿元,同比增长 7.9%,其中地产开发、商业物业、其他业务分别占比 97.4%、2.2%、0.4%。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716.png


2、 战略转向,重回规模成长车道

2.1、 销售重回规模成长快车道

作为香港起家的老牌房地产企业,公司在不同阶段由于方针策略不同成长性有高有低,在稳健性和成长性上取得较好的均衡。整体来看,公司行业排名始终位于前列。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719.png


分阶段看,公司在 2006-2012 年处于规模快速成长期,2012 年销售金额达 9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8%,过去 6 年复合增速达 36%;销售面积 729 万平米,同比增长 31%,过去 6 年复合增速达 27.2%;公司规模处于快速拓张期,行业排名稳定在前 5 名之间。这一阶段公司销售金额市占率从 2006 年的 0.7%持续提升至 2012年的 1.4%。

2013 年开始,公司在规模和利润两者之间更偏向于后者。2017 年公司销售金额达19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012-2017年复合增速仅15.5%,同期行业TOP5/10复合增速达 34%、30%,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销售规模增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公司销售金额市占率从 2013 年的 1.3%仅提升至 2017 年的 1.5%。

2017 年后,颜建国回归中海并出任董事局主席,开始对公司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公司重回规模成长快车道。2019 年公司销售金额达 320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1%,连续 2 年销售额增速高于 25%,市占率从 2018 年的 1.6%提升至 2020 年中期的 2.6%,市占率提升速度明显。



公司始终布局在核心一、二线城市。2017 年后公司保持每年新进 5 个左右的城市,一方面城市数量的增加,同时叠加深耕能力持续增强,共同推动公司销售规模增长持续提升。截至 2019 年,公司已进入国内 70 个城市,单城市销售规模达 46 亿元,单城市销售规模仅低于万科。

分区域看,公司已完成全国化布局,销售金额在五大区内发展相对均衡。截至2019 年末,公司华南、华东、华北、北方、西部销售额分别占比 10%、17%、19%、12%、7%。从城市能级看,2019 年公司在 11 个重点城市销售额超过百亿元港币,其中北京超过 400 亿元港币,南京、广州超过 200 亿港币,济南华山珑城实现销售额 131 亿元港币,连续 3 年单盘销售额突破百亿港币。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737.png


2.2、 坚持主流城市、主流地段投资策略

2.2.1、 资源整合,收并购有效增厚公司土储

2015 年 3 月,公司向控股股东中建股份收购其持有的房地产业务,收购对价 320亿元,总土地储备达 1092 万平米;2016 年 6 月,公司收购中信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业务,收购对价 310 亿元,总土地储备达 3155 万平米,权益建筑面积 2352 万平米。公司通过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及外部收购活动,收获大量优质廉价土储,有效补充公司在手土储货值。

2.2.2、 全国化布局,优选一二线城市持续投资

公司坚持主流城市、主流地段投资策略。2019 年公司通过公开市场获取 53 个项 目,新进入贵阳、石家庄 2 个城市,拿地建面(不包含中海宏洋)1146 万平米,同比减少 35%;拿地金额 1485 亿元,同比增长 17%;拿地楼面价有所回升,主要源于公司适当加大一二线城市投资。2019 年公司权益拿地金额中一线及港澳城市投资占比 48.4%,较 2018 年继续提升 6.4 个百分点。

公司投资端力度持续加大。我们使用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来衡量公司投资力度,我们注意到 2014-2016 年公司拿地力度持续低位,这与公司销售端增长滞缓、经营风格谨慎有关。从 2017 年开始,公司拿地力度有所回升,2017-2019 年三年间金额口径的拿地力度分别为 67%、60%、55%,三年 61%均值较 2014-2016 年均值高出 31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752.png


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土地储备 9006 万平米,权益土地储备 7618 万平米,权益比例约 85%,近三年来维持稳定。从城市能级划分看,公司在一线城市及港澳、二线城市、其他(中海宏洋)土储占比分别为 14.9%、55.9%、29.2%。从区域布局看,公司已完成全国化布局,各区土储相对均衡。公司在华南、华东、华北、北方、西部、港澳土储占比分别为 23.0%、8.8%、30.7%、20.5%、15.8%、1.1%。



2.2.3、 投资模式多元化,城市运营能力突出

城市运营能力突出,央企背景具备较好资源优势。公司投资模式多样化,发挥财务资金及综合城市运营能力等方面优势,获取一批大项目。这类超大规模项目,对房企整体资金实力及运营管控水平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公司在这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同时央企资质的信用背书,使得公司在城市更新项目上也有先发优势。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803.png


3、 成长驱动力:高盈利、稳杠杆,缔造均好型公司

3.1、 超强的费用管控能力,盈利能力强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归母净利润均处于行业绝对领先水平。2019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规模达 416 亿元,位于行业第一水平,排名第二、第三的碧桂园、万科分别为 396、389 亿元。从毛利率、净利率指标,2019 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34%,销售净利率 26%,净利率水平仅略低于金地集团水平。

公司费用管控卓有成效。2019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仅 3.73%,显著低于行业内可比公司水平。公司作为香港发家的老牌房企,产品溢价效应明显,同时具备标准化的工程节点管控体系,在海内外具备畅通的融资平台,均使得公司费用端具备明显优势。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814.png


3.2、 低成本融资,财务结构稳健

公司有息负债增长可控,融资成本处于业内最低水平。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有息负债规模 2086 亿元,同比增长 3%,有息负债中人民币、港币、美元币种分别占比 46.2%、28.1%、24.9%。从期限结构看,公司有息负债结构中 1 年内、1-3 年、3-5 年、5 年以上负债结构占比分别为 16.0%、44.4%、26.8%、12.8%。公司具备审慎的财务资产管理原则,2020 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成本仅 4.01%,多元化融资方式推动融资成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


房地产企业本质上是人、地、钱三类资源的集合,某种程度上,地和钱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过往 20 年,房企想取得超越同行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两类打法:高周转、高杠杆。而“三线四挡”的融资新政后,开发商新增有息负债规模将有上限,意味着在周转率不变的情况下,销售规模的增长将有上限。从这一点看,不踩线的房企将在未来竞争格局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而中海外始终坚持稳健发展原则,三项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被划分为绿档一类的房企。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净负债率 33%,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 53.8%,现金短债比 3.3 倍。按照政策规定,绿档公司未来有息负债增长上限可达 15%,优于行业内其他档次有息负债增速水平。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827.png


3.3、 坚持“四好公司”,产品品质优异,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

公司坚持“过程精品、楼楼精品”的信念,致力于创造满足新型生活模式的产品方案。公司坚持“四好公司”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司绿色建筑认证和可持续发展评级持续提升,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达 5804 万平米。此外公司坚持全周期客户管理,2019 年住宅项目客户满意度达 89%,连续 4 年持续提升。

公司认为,好产品的定义是“客户满意多一度”,按不同类型客户需求将产品分为经典、品居、优选、尊享、奢享五大产品系列,并且建立典型案例库,汇总各地项目经验,提供品质均好且有惊喜的高性价比产品与服务。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830.png


智慧生活是公司近年持续探索的领域。公司从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案场三个方向持续研发,分析客户敏感点,形成智慧系统四大模块、20 个场景及 50 个分项。公司与华为及其他领先科技企业展开合作,将“智慧物联”理念融入新一代产品,通过科技赋能居住空间。2019 年,中海外于全国已有众多智慧社区方案及智能家居样板房落地,并已开展 25 个智慧售楼处试点。

以上海中海臻如府为例,该项目位于上海普陀区 11、14 号地铁上盖,是公司利用华为 HiLink 智能家居打造的全国首个 5G 全屋智能家居样板项目。在 100 位研发人员、超过 15 家供应商的跨界合作下,项目内的六大体验场景中的照明、清洁、节能、保安、厨电等 100 多项家居终端实现一键智能控制,为行业内首个具标志性的项目。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834.png


4、 商业持续发力,经营质效稳中向好

公司紧扣城市发展逻辑及趋势,在城市群持续加大不动产投资,目前公司已完成全域商业围合,持续构筑城市运营核心能力,主要业态涵盖写字楼、购物中心、长租公寓、酒店与城市场馆。

截至 2019 年末,公司持有商业物业总收入 41.6 亿元,同比增长 22%,其中写字楼、购物中心等投资物业实现租金收入 37.5 亿元,占总收入的 90.2%,同比增长 26.3%;酒店及其他商业物业收入 4.1 亿元。2020 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公司租金仍取得正增长,商业收入达 20.3 亿元,同比增长 1.1%,其中写字楼、购物中心等投资物业实现租金收入 19.2 亿元,占总收入的 94.6%。目前公司已运营商业物业共 73 个,总建面 450 万平米,可租面积 320 万平米,包含正在开发及待开发项目,累计项目149 个,总建面达 1050 万平米。

公司提出将进一步加快商业物业发展,持续增加经营收入,预计 2020 年实现商业物业收入 50 亿港币,2023 年收入实现 100 亿港币目标。


4.1、 集中商业: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速 59%

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集中商业在运营项目共 14 个,总建面 124 万平米,出租面积 68 万平米;出租率高达 93.6%。2019 年公司全年营收达 8.4 亿元,同比增长 53%,内地零售额、客流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45.6%、32.3%。2020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4 亿元,同比增长 1.8%,2017-2019 年复合增速 59%。公司在营商业随着年份增长效益持续提升。2019 年公司单位地坪为 115 元/平米/月,较 2017 年提升 1.36倍。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845.png


4.2、 写字楼甄选中高端租户,抗风险能力强

公司作为内地最大的单一业权写字楼发展运营商,规模优先明显。2019 年,公司写字楼租金收入 29 亿元,同比增长 20%,其中一线、二线城市收入占比分别为59.1%、40.9%;运营期一年以上的写字楼项目平均出租率超过 90%,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出租率长期保持在 91%以上。公司 OfficeZip 品牌定位由联合办公升级为自由办公,目前布局 7 个城市。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在运营写字楼总面积达287 万平方米,出租面积 215 万平方米。2020 年上半年,公司写字楼业务营收 15.2亿元,同比增长 7%,出租率达 81.2%,其中北京、上海达 86.4%、93.5%。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848.png


从写字楼运营效益看,公司写字楼物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单位面积租金收入持续上升。2020 年上半年,写字楼物业年化租金水平达 145 元/平米/月,较 2018 年提升 21%。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852.png


公司持续甄选中高端租户,优化租约结构,强化经营抗风险能力。2019 年,OfficeZip 租户中大企业占比超过 50%,包括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打破了自由办公只能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定位,奠定中高端自由办公行业标杆。

此外,公司商业业态中还包括酒店、长租公寓等,2020 年上半年,公司在营酒店 12 个,公寓项目 2 个,可出租面积 37 万平米,实现营收 1.1 亿元。未来公司在建及规划中项目 14 个,从项目布局看,基本围绕五大核心都市圈布局,有利于最大化提升资产价值。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5.1、 盈利预测

中国海外发展营收主要源于物业开发、商业物业收入,物业开发占据公司营收超 95%比例,我们对这两大业务分别进行预测:

房地产开发业务方面,2017-2019 年公司销售规模增长迅猛,销售金额分别为1940、2440、3206 亿元人民币,一般房地产行业从预售到竣工交付,周期在 1.5-2.5年左右,这些项目将陆续在未来两年结算;考虑到未来行业销售增速中枢下移,预计竣工节奏将更为平滑,我们使用 T 期收入/T-2 期销售额进行拟合,发现 2016-2019年该比例持续下行,预计未来 3 年该比例分别为 0.73、0.64、0.66 倍,从而测算出2020-2022 年物业开发收入 1781、2052、232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2%、15%、13%。

商业物业方面,商业物业租金收入增速远高于总可出租面积增速,意味着商业物业运营效益持续提升,同时公司提出将进一步加快商业物业发展,持续增加经营收入,公司提出规划预计 2020 年实现商业物业收入 50 亿港币,2023 年收入实现 100亿港币目标。我们预计伴随着出租面积、单面积贡献租金收入规模持续提升,实现这一规划概率较大。预计 2020-2022 年商业物业收入 44、59、7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8%、34%、23%。

最终我们预计 2020-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447、508、57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2.0%、15.6%、13.7%;EPS 分别为 4.08、4.63、5.25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4、3.0、2.7 倍。与主流可比公司相比,公司 PE 估值低于平均水平。

5.2、 投资建议

四十年峥嵘岁月,作为老牌龙头房企,中国海外发展背靠国资平台,战略调整后销售再次提速;公司拿地模式走向多元化,持续聚焦高线城市主流地段,规模与利润率兼顾。公司经营稳健、严守财务纪律,盈利能力领先,融资优势明显。未来持有商业投资力度加大,提供稳定现金流收入。预计 2020-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447、508、57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7.4%、13.5%、13.4%;EPS 分别为 4.08、4.63、5.25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4、3.0、2.7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风险提示

(1)行业销售规模大幅下滑:行业销售规模整体下滑,房企销售回款将产生困难。

(2)按揭贷款利率大幅上行:按揭贷款利率大幅上行则购房者购房按揭还款金额将明显上升,对购买力有损伤。

(3)房地产政策大幅收紧:政策大幅收紧,则房地产销售将承压,带来销售规模下滑。

(4)房企资金成本大幅上行: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资金成本上行将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增加,侵蚀利润。


精品原创,恳请支持
开源地产研究团队:
齐东 SAC编号:S0600517110004
陈鹏 SAC编号:S0600118080013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中国海外发展:重回规模成长快车道,开发与商业齐头并进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1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微信图片_20210115141903.png


评论
推荐阅读

【开源地产|公司点评】高成长风采依旧,控股股东增持彰显发展信心

中南建设近年来从上到下进行了系统性战略调整,在优秀人才引进、激励加强的助力下运营效率持续提速。基于公司销售高增,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业绩迎来快速释放。

小齐论地产 2021-01-14

【开源地产|周观点】一二手成交有所分化,物管行业迎政策东风

我们认为,地产仍是当前财政和投资的重要托底工具,政策将会处于当前“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框架下,但方向和力度则会相机而变。目前房地产板块估值有所修复,但仍处于历史低位。伴随疫情影响逐渐消散,预计全年结算将回到增长轨道。

小齐论地产 2021-01-11

【开源地产|周观点】百强房企增速持续回暖,房地产贷款政策再收紧

我们认为,地产仍是当前财政和投资的重要托底工具,政策将会处于当前“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框架下,但方向和力度则会相机而变。目前房地产板块估值有所修复,但仍处于历史低位。伴随疫情影响逐渐消散,预计全年结算将回到增长轨道。我们建议2021年1季度继续关注地产板块机会,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小齐论地产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