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底气有三大支撑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民经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在上海举行的2019达晨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主要有长、中、短三个方面因素做支撑。
范恒山 2019-10-23
肖金成:非均衡发展战略: 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改革开放区域发展40年
肖金成
时间:2019-03-11
本文节选自肖金成博士、安树伟博士发表在《区域经济评论》2019年第1期的《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区域发展四十年》一文。全文共19198字,分四期刊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式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也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区域均衡发展转为区域非均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向沿海地区倾斜的战略举措,这些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式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也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区域均衡发展转为区域非均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向沿海地区倾斜的战略举措。“六五”(1981-1985)计划明确提出:积极利用沿海地区的现有基础,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带动内地经济发展,表明了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开办"出口特区"。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特区之特,在于特殊政策。国家之所以要创办经济特区,在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就是通过让经济特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同时让特区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实施基地发挥示范作用。
经济特区是中国特有的称谓,是为了集中和有效地利用外国资金及技术到本国进行生产、发展贸易、繁荣经济而设置的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的特别地区,在这个地区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吸收外国投资、实现国际经济合作。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达到促进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当时设立经济特区的基本考虑是: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③为外商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④以发展工业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实行工贸结合,并相应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⑤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⑥经济运行机制是在国家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等地设置经济特区,这一天,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日。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住宅、旅游等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随着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建设全面展开,海南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中央的重视。1980年7月24日,国务院批转《海南岛问题座谈会纪要》,决定给予海南岛较大的自主权,通过采取较宽松的政策把经济搞活。其中,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可参照深圳、珠海的办法管理。1983年3月,通过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提出海南要实行“以对外开放促进内部开发”的方针。1987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开始研究在海南岛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灵活措施,把海南岛办成全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和《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海南岛作为中国第五个、也是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正式诞生;1988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投资开发海南岛的规定》,授予海南省人民政府更大的自主权,对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
设立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之初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通过促进出口,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在体制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使特区自身实现了快速发展,而且发展成为带动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推进了沿海地区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现代化建设。
“六五”计划时期,国家调整了地区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方针,明确提出了沿海、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发展方向。当时,沿海是带动内地经济发展,内地则是“支援”沿海地区发展。1984年,中共中央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城市,成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允许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港口城市,是经济特区的延伸,这是邓小平倡导的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实行对外开放后,在扩大地方权限和给予外商投资者优惠方面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这些城市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范围的区域,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试图通过大力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兴办三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以带动沿海城市的发展。在开发区内,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如放宽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权限,产品出口、内销执行经济特区的政策,税收政策也更加优惠,但特区享受的一些优惠政策,如在商业、对外贸易方面的一些特殊待遇,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不享受。
1984年9月到198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宁波、湛江、天津、连云港、南通、广州、福州,上海闵行、漕河泾、虹桥,共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发挥开发区的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和开发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等,带动所在区域发展。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温州、昆山、威海、营口、(漳州)东山、(福清)融侨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5月,国务院又批准沈阳、杭州、武汉、哈尔滨、重庆、长春、芜湖,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达到了27个。截止2000年,国务院共批复设立3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的绝大部分在沿海地区。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方视察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并出现了许多战略性转变,“符合国际惯例”、“与世界经济接轨”等呼声越来越响亮。1985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决定对外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1988年,国务院又决定将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列入沿海开放区名单;1990年初,济南市也被批准加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9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的韶关、河源、梅州3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93年2月,批准福建省的三明、南平、龙岩、福安、福鼎5市,辽宁的营口和山东的东营(不包括辖县)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五大沿海开放区从南到北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沿海开放带,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亿人,分别占全国的4.4%和20.0%。沿海经济开放区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联系内地与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出口创汇的桥梁,同时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更广阔的试验基地。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其中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陆地区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沿海地区通过引进、吸收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借鉴国外先进地区的经营管理经验,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沿海地区以出口贸易为导向,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并通过加工工业的发展带动农副产品生产,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使沿海地区成为内外交流、工农结合、城乡互动的现代化、开放式的文明富庶之地,并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即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是推动了沿海地区的发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二是东部地区的发展,吸纳了大批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劳动力,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三是东部地区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发区的发展,通过示范效应、扩散效应和技术经济合作等多种途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四是产业结构失衡状况得以扭转,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市场体系的建立,使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和不同的特色。
肖金成博士主要著作:
《西方股份制概要》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年出版。
《国有资本运营论》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西部开发论》合著,重庆出版社2000年出版。
《打造中心城市》合著,中国水利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三增长极的崛起》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土地管理新论》合著,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中国空间结构调整新思路》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中国十大城市群》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京津冀经济合作论》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城镇化战略》合著,学习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3年出版。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合著,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年出版。
《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范恒山: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底气有三大支撑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民经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在上海举行的2019达晨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主要有长、中、短三个方面因素做支撑。
范恒山 2019-10-23
肖金成:推进生态治理,助力黄河安澜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区”)受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陡坡开垦、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大,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生态共建共保,对于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维持黄河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肖金成 2019-10-23
肖金成:促进国际次区域合作,加快边疆地区发展
在国际区域合作中,国际次区域合作是指在国际区域合作框架下,一国的若干地区与相邻国家的若干地区的国际合作。国际次区域合作由于具有地缘关系、人缘关系与文缘关系的优势,自始至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肖金成 2019-10-10